耕地质量,事关粮食产能,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省耕地质量正稳步提升,总体呈现“中氮、富磷、缺钾、偏酸”和有机质含量中等的特点。目前,我省高等级耕地占比近四成,中等级耕地占比四成多,低等级耕地占比接近两成;珠三角地区耕地等级相对较高,粤西地区最低。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多路径提升耕地质量。主要做法:一是在组织推动方面,各地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在推进方式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成为各地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重要抓手。三是在技术措施方面,培肥地力、双季稻轮作、修复治理三大技术正成为各地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四是在机制创新方面,部分地方正在探索引入保险公司、土壤修复公司等第三方力量,助力耕地质量提升。虽然我省耕地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部分地方耕地质量出现退化、新开发补充耕地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亟待破解。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省人多地少,未来的耕地增量极其有限,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耕地质量提升属于“慢变量”,必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为此建议:一是系统谋划我省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集中用力、持续推进。二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尽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肥力培育、生产技术等提升耕地地力“软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提升耕地质量,在提升耕地质量工作中,可以考虑引入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意愿的企业参与进来。四是加快构建提升耕地质量的智慧管理平台,完善前端信息搜集方面和后端分析评价功能。五是完善退化耕地改造提升与质量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土壤基础研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后期管护。(代丽娜)
(摘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调查研究》第3期《提升广东耕地质量调研报告》,执笔人:李登峰、郁宏辉、张燕、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