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实际上就是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核
对外传播工程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必须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广东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提升广东对外传播效能,就必须发挥好“两个窗口”的独特优势,实现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的创新。具体来讲,要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难题。
由谁讲
从某种程度上看,综合实力越强就越能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就越能彰显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广东GDP总量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超过了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广东模式的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广东如何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由谁来讲的问题就成为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确立科学有效的话语主体。不同的话语主体,尽管其话语内容完全一样,但其叙事风格和人格形象是截然不同的,由此而产生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由政府统包统办的规模化的外宣方式影响大、权威性强,但话语主体的特殊性、单一性使话语受众有着很大局限性,难以在国外普通民众中产生共情共鸣。因此,要善于搭建各种平台、利用各种机会做好对外宣传,发挥好广大华人华侨的作用,这样更容易感染身边的国际友人和外国民众。事实上,做好对外传播和宣传工作,广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在海外的广东侨胞共有3000多万,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广东侨胞都应该成为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的主讲人。
对谁讲
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广东,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读懂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状况。事实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真正了解中国的很少,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通过本国政府有限的渠道被动接受,而且接收的信息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蓄意加工改造过的文本。这样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其认同度也会大打折扣。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国民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比例的确令人担忧,美国占38%,加拿大占39%,英国占45%,意大利占40%,德国占34%,日本占9%。由此看来,外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是带有严重偏见的,他们中的多数人看不到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文明古国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可见,对外传播力的提升,不单单体现在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形式多样的传播渠道、引人入胜的传播内容,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必须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及其辨识真假信息的能力。聆听者和讲述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讲述者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到聆听者的多寡和对其内容的消化吸收程度。所以,有什么样的聆听者就应该有相应的讲述者与之匹配。
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的聆听者不是少数人,而是多数人;不仅仅是海外侨胞,更多的应该是国际社会。如果只是对外国政府讲,而不对各阶层的普通老百姓讲,就很难使中国形象、广东形象得到广泛认同。由此,要优先对与广东交往密切的外国民众宣传中国、宣传广东,通过对广东精神的认知、认同达到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使中国和广东在国际社会树立起良好的正面形象。
讲什么
要在国际传播中处于主导地位,内容为王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所谓内容为王,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传播内容的重要性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进而精心选择讲述内容,使聆听者乐于接受并获得共鸣、启迪与认同。有鉴于此,传播内容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使讲述的内容既具有历史的真实,即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等,又要体现逻辑的真实,也就是说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存在的充分理据。
二是典型性。能让人印象深刻、牢记于心,就要在内容上做裁剪和取舍,使其更能突出特色和亮点。
三是生动性。能让内容打动人,就要选取集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等于一体的讲述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泛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浩如烟海的信息有时使人无从选择、无法辨别真伪。这就需要传播者立足广东实际,掌握一手材料。
广东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扬名海外。自古以来,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业团体“三十六行”和“十三行”,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极大便利,也逐步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交融的中心。
广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如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容闳等。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地”,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改革开放的系列重要理论,都是在广东诞生的。因此,讲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实际上就是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核。
怎么讲
对外传播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中西方社会制度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因而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通约性,这就给传播的有效性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要转换话语表达方式。汉语言文字的语法结构比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复杂得多,其表意功能也异常丰富。中西方的语言差异较大,给汉语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认为,“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相对容易,但把中文诗词翻译成外文是难上加难”。这就启示讲述者,既要忠实于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文本的真实性,又要达到“信达雅”的要求;既要体现广东风格、广东气派,又要着力在受众易于理解上下功夫。面对美国的网络暴力,为何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的冠军得主谷爱凌力挺朱易获得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表达方式的融通性、可理解性、易接受性。
二是要搭建多种话语交流平台。对外交流的渠道不畅、平台过窄是影响传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话语交流平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国外民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使之与其消费心理相适应。重点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快闪、抖音、短视频等技术手段来适应传播领域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尤其要在受众易于接受上下功夫。
三是将政治话语转化为文化话语,将灌输式的理性话语转化为开放式的感性话语,从而使国外受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播者的思想观点、理论主张。实践证明,如果不涉及西方民众切身经济利益的纯政治话语,他们是不太感兴趣的;同样,空洞的逻辑推演,他们更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所讲述的话语一定要贴近生活的实际,走进外国民众的心窝;否则聆听者就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作者:张谨,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9BKS14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