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业和民生直接关联,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稳就业”就是“保民生”。普通劳动者主要是通过实现就业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蓬勃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在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稳就业”对于“促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稳就业任务也更加艰巨。由于每一个百分点的就业损失所对应的人口数量较以前大大增加,保持就业稳定所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更加重视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同样离不开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制度依托。充分就业是按劳分配最主要的实现途径。只有不断扩大就业,才能使最广大劳动者通过初次分配参与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国家出现中等收入群体萎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问题,失业率长期高企,使得一部分群体难以参与初次分配,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只有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扩大就业规模、逐步提升就业质量,才能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有多重目标,只有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在统筹各项工作时落实就业优先的要求。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不同目标的约束,常见的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等。宏观调控的目标之间存在权衡关系,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作出最优选择。确立了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在使用宏观调控工具时就会更注重考虑其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第四,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实施其他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与就业目标的一致性。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往往要使用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如果不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手段在就业效果上的差异,就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但就业没有实质性增长的情况,即所谓“无就业增长”。因此,把就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验标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就业的压力也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坚持就业优先,综合使用宏观调控措施和积极就业政策,把“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发展促就业,以稳就业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都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