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移动版

无障碍版

微信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智库信息 > 专家视点

闫坤 刘诚: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产业链地位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2-11-24 11: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

  2022年三季度,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通胀严重且面临衰退风险。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主要指标恢复回稳,在全球产业链地位上升。

  发达经济体下行压力加大或将陷入衰退

  近期,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2022年、2023年及中长期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增速下滑甚至陷入长期衰退局面。

  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从2021年的6.1%放缓至2022年的3.2%。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预测值下调至2.7%,全球将出现大范围的增长放缓,美国、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将继续处于增长停滞状态。当前,一些经济体已经出现经济收缩。例如,日本出现日元大幅贬值和债券抛售现象,欧盟高通胀和经济衰退趋势明显。美国在加息和缩表的重压下,预期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大。

  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供需失衡推升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应对通胀效果有限且加大了不确定性风险。在应对通胀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转向,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需求拉动型通胀,但对于抑制供给冲击和成本推动型通胀作用有限。这些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陷入控通胀和稳经济的两难。

  各国的低碳发展战略仍将持续。尽管面临通胀、衰退等困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仍将长期坚持。首先,较高的化石燃料价格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投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其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不会产生外部依赖性。因此,绿色转型是增强能源系统韧性、应对能源问题政治化倾向的强大机制。最后,绿色转型是一个持续数十年的过程,在此期间,能源结构将逐步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替代能源。在短期内,一些国家和地区会继续使用传统能源来应对能源问题,但这不会影响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提振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1月至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投资领域,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等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1月至8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长10.1%,增速比1月至8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外贸呈现较强发展韧性。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1.1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9%。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7.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恢复超预期。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1%,较二季度回升4.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显著。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改善,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5%、6.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2.4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5.5%,也明显快于服务业的总体增速。从投资结构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4%、13.4%。

  我国产业链地位稳步提升

  第一,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我国通过扩大国内循环,并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极大提升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第二,外资踊跃投向产业链各个领域。近年来,外商投资主动与我国发展战略领域相契合。据统计,2021年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大都流向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硬核技术领域。2022年5月,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碳中和:欧洲企业助力中国实现2060愿景》表明,67%的在华欧洲企业已设立碳中和目标并开始采取行动。

  第三,我国在新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正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新能源行业是全球的长期重大议题,在能源价格上涨的当下势必强化而不是削弱各国发展新能源的激励。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设备生产、风电核电等电站建设、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等各领域均占据优势地位。与新能源行业一样,数字经济也是重要的未来产业。今后,全球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都将或多或少实现数字化转型。我国已经走在抢抓数字化的前列。

  进一步优化宏观经济政策举措

  第一,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在稳增长、保就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保持合理支出强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举措,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发挥红利,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落实项目建设主体配套融资支持,把资金更快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发挥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更有效拉动社会需求。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

  第二,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和市场调节机制。

  第三,维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守住重要生产环节本土化制造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利用平台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强化主导产业上下游延伸、左右链配套,巩固传统产业链,塑造新兴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绑定和战略合作,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促进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国际供应更为多元化,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建立与高水平开放相适配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库、安全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

  (作者:闫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研究员,刘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