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布局的新赛道。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数字经济是我国稳增长、促就业,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近日,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在武汉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数实融合、平台经济、数据要素市场等话题进行探讨。
“ChatGPT是数字经济、数实融合的新起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主题演讲中表示,ChatGPT将带来通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的时刻,并引领数实融合产生四大趋势。本文根据郭万达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做主题演讲
当前,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深度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大量的制造业,涉及电子信息、家电、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支撑,它本身也包括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数实融合是制造业当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制造业当家”为高质量发展重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一、制造业当家中的数实融合新趋势
数字经济空间发展的余地很大,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产业化呈现出二八比例特征。在数实融合下,把“二”再提一提,把“八”再发展发展,产生新的规模,又形成新的“二八”。这就要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落脚点放到“制造业当家”上去,软硬双驱,做强制造,做大平台,在新的高度挺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融合发展。广东省在双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上,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目标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到2025年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立足于“稳”,“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眼于“进”。深圳则提出“20+8”,20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些集群实际上,很多领域正是数实融合的产业集群,要软硬双驱,在“硬”上解决产业链供应问题,在“软”上形成发展大模型,形成新平台,实现产业集群更为“智能”。
第二,数字驱动下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所谓的制造业服务化,加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设计、专业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服务化这种业态在大湾区显得更加明显。
第三,大应用、大模型与制造业融合发展。ChatGPT出现以来,各类应用场景正快速打开,可以预见大模型将在制造业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这个应用起来以后,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产业的红利,即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融合所产生的。
第四,湾区城市之间的融合创新。我们看到了香港为什么着重发展web3.0,将美国、欧盟强监管的时候,大量的资源、企业会到香港。同时,在依托香港的金融创新,叠加内地制造业数字化,驱动香港的再工业化。
二、数实融合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治理机制
在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加强科技攻关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数字经济的优势,处理好数实融合的治理机制。
一是,数字化转型成本分担机制。现在头部企业,甚至规上企业的数字化很快,慢的就是中小企业、传统企业。那推动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数字化需要在头部企业、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形成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分担的机制。这个成本分担机制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得创造条件形成机制去推动中小、传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复杂制造产业链治理机制。在大湾区内部复杂制造业组织,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内循环里面很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头部和小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的治理问题,就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治理机制。
三是,工业大数据交易机制。在大湾区,深圳已经成立数交所,但交易数据主要是政府和国企数据居多。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形成数实融合的“制造业当家”新局面,就要在工业大数据方面形成交易机制,加强工业数据确权和价值实现。
三、打好数实融合的关键一战,形成“数字化”新湾区的强大优势
大湾区已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坚持制造业当家为战略导向,以开放的国际大循环,要软硬双驱,在“硬”上解决产业链供应问题,在“软”上形成发展大模型,做强平台企业,打好数实融合的关键一战,形成“数字化”新湾区的强大优势。
一是,发挥港澳的数据开放和跨境作用,为制造业当家构建国际数据枢纽。
二是,发挥腾讯、华为等平台企业价值,构建起完善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三是,发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优势,锻造数实融合的新业态、新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的“数字灯塔工厂”群。
四是,在以数实融合形成中国标准、中国范式,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话语权和竞争力。
(作者郭万达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