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调整。过去40年,基本上是经济增长拉动结构的变化,现在要通过结构的变化来推动经济增长,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转化。这种结构的变化,是由传统的以“房地产投资+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消费、产业数智化和碳中和”为主的新增长模式。我们认为,新的增长动能主要有两类:一是纵向产业升级的动能,通过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横向需求的增长空间,使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体。展望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政策供给和一致性取向,既要注重化解积累问题,更要注重培育新增长动能,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良性增长。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重点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业当家等重大任务的基础上,建议广东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增加对“数智化”和“碳中和”等“节点行业”的投资,拓展经济的上行空间。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大规模投资机会缺乏、投资相对不足等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不同,我国广东对“节点行业”还有大量投资空间,这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这个“节点行业”就是“数智化”和“碳中和”。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进一步发展,现有行业几乎都可以通过“数智化”和“碳中和”升级换代,并且还有新的行业会崛起。广东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拥有很好的基础,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6.4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核心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占全国25.57%,核心产值超1500亿元。“节点行业”相当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对新基建、数智化转型、地空天通信网络、碳中和等投资力度,广泛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服务业智能化、产品化、定制化发展。通过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对房地产等传统主导行业进行对冲、更替和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扩大经济增长空间。
(二)推动发展型消费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向发力,拓展消费的横向增长空间。
当前,房地产、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均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并进入减速期,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趋于稳定,新的消费增长将更多由发展型消费拉动。一是进一步推动服务消费。当前针对汽车、家电等的促消费政策,包括发放消费券都是以促进实物消费为主,建议将促消费政策扩展到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服务领域。针对2023年消费维权更多集中在线下演出“退票难”、酒店民宿毁约侵权纠纷、视频平台会员服务体验不佳、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等服务领域的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服务消费环境,由政府联合社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等制订服务标准,并对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扩大服务开放,解决境外人士在境内进行服务消费面临的交通、货币、支付等问题。二是大力促进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抓好新能源、数字经济、电动车、家用机器人等消费热点,加快新型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娱乐、教育、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形成智慧生活、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和智慧出行等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收入、完善社保,解决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要释放消费潜力,就要让劳动工资的增长大体上与名义GDP增长接近或持平,这就需要政府投入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改善居民收入。比如,可研究将现有投资规模适度压缩,腾出来的预算用于支持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和社会保障。四是实施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行动。推动进城农村人口基本保障住房建设工程,支持广州、深圳等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所获收入优先为农业转移人口等相关人员完善社保及保障性住房等,形成比原有土地保障更可靠、更有效率的现代化保障体系。
(三)坚持问题导向,从痛点堵点入手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2023年,国家和省都出台了很多措施支持民营经济,但民营企业信心仍然不足,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需求与政策的错配上。以前经济形势好,企业家主要关注产品、技术、业务、客户等微观问题;现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家越来越关注宏观经济、中美关系对其行业和市场的影响,担心“干着干着突然行业没了,一觉醒来市场没了”。相反,政府越来越关注微观层面,比如不能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平台企业“绿灯”投资案例等。这就导致政府送去的政策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要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必须解决其共性的痛点堵点问题。首先,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保护企业的合法经营权、融资权、生产权,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破坏、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合法财产。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违法犯罪,加强对当事人、案外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尽可能减轻追赃追缴财产等司法活动给民营企业和其他相关案外人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畅通案外人在刑事追赃追缴程序中表达诉求的渠道。其次,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多平等参与机会。在制定政策时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逐步用以规模和行业划分企业类型的方式代替以所有权性质划分企业类型。畅通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发展战略的途径和方式,持续加强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资源要素的保障力度,切实打破阻碍民间资本进入不同领域的各种隐形壁垒。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最后,加大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条例实施,完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侵权界定等制度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强度和时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动力。
(四)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面对深刻复杂的发展环境变化,美国、欧洲、日韩等经济体纷纷制定和实施未来产业发展战略,对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作出前瞻战略布局。从发展方向上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主要聚焦于智能、低碳、健康三大方向。其中,智能集中体现在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先进通信技术、先进制造等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低碳涵盖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低碳工业、绿色交通等领域;健康主要是生物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引领未来健康产业发展。近期,国家及各省市层面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正加速出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强省,必须抓紧行动、深入研究、前瞻布局,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导向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根据广东科技创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潜力等条件,进一步明确广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分赛道及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对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在资金保障、创新平台、组织形式、教育体制、场景创新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024年,广东仍要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风险问题。虽然2023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但这些政策主要针对需求侧,效果不甚明显。接下来,建议调控政策更多转向供给侧,重点解决优质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房地产尽快平稳进入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模式。此外,在外需减弱、内需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要重点关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这里涉及的行业既包括水泥、玻璃、燃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也包括光伏、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造成企业库存压力增大,可能引起上下游企业风险相互传导,产生连锁效应。建议要积极帮助企业去库存,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衔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依靠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对过剩产能进行优化调控,通过收紧资本市场融资政策,从技术、能效等方面限制新增产能,减少政府补贴等措施,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规范引导新兴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23年广东经济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执笔人:曾小武、李潇、刘扬、邹冰、刘丹。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