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省发展研究中心策划推出了“有问题专家答”栏目。栏目主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特别是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收集整理网民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问题,由广东省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等进行解答,或整理发布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的政策性解读等,实现“互联网+咨询服务”深度融合。该栏目将以连载形式呈现,敬请关注。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天池学者”特聘教授雷明:当前我国县域经济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市场融入机制、产业生发机制、充分就业机制、城乡融合机制、区域协作机制、持续创新机制和激励相容机制等,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详情 +

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魏后凯: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停滞、形成和完善四个阶段,现已进入全面深化与转型的新时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势在必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核心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详情 +

如何激发年货消费潜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董超:春节前后历来是我国消费旺季,是我国居民消费潜能集中释放的时期,也是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在春节期间办好各类消费节庆活动,提升年货消费供给水平,更好激发年货消费潜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是时下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

详情 +

2024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稳中求进”:这是最基础的要求,“稳”依然是2024年的基本基调。因为明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等风险问题,依然要高度关注。在“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才能进行一些结构性改革。

详情 +

如何看待中国外贸明年发展可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11月,往往是历年外贸市场的一个忙碌月份。年底的消费大促和人们辞旧迎新的需求相叠加,不少人希望用年终奖犒劳一下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规律,使得上年同期的较大基数又成为保持外贸增长的极大挑战。去年11月,中国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算增长了1.7%,基数不低。日前,海关发布了今年11月的数据,同比实现了0.5%的增长,增速比10月回升4.8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

详情 +

为什么明年经济将持续企稳风险也将进一步释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从三季度数据来看,经济短期企稳是大概率事件,政策以及市场主体需要考虑明年经济的整体形势。

详情 +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就业总体回暖,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王阳: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平稳转段、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详情 +

如何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昌林: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发展大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详情 +

如何看待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取得积极成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 梁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外贸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详情 +

如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尽快扭转需求收缩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5.2%,较上半年降低0.3个百分点。既有上年同期基数变化的影响,也反映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从供给侧看,8-9月工业和服务业增速均有提高;从需求侧看,消费增速有所提高,投资增速持续下降。进一步分析,消费增速提高主要是上年基数较低和疫情后补偿性消费需求的释放;投资增速下降,则表明企业信心和市场信心明显不足。综合研判,当前需求回暖的能力明显不足,需求收缩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受此影响,预计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回升态势也将受到制约。

详情 +

如何加强全球合作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许召元 陈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缓慢,全球发展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推动全球发展重回正轨、凝心聚力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在2021年9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两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

详情 +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更强信心和定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研究员 郭丽岩: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经过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增强,供需双侧景气水平继续回升,说明实体经济领域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态势良好,经济循环更为畅通高效,有更足的底气和信心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扩内需、提信心、防风险举措扎实落地,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详情 +

如何理解发展导向提供国际经济合作新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李向阳: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促进了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基本属性是发展导向,与之相对应的是现行全球治理的规则导向,围绕发展导向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理念对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详情 +

如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国家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国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治水事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谋划了国家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好治水工作、做好什么样的治水工作、怎样做好治水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详情 +

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乔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函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深刻变革。面对百年变局,唯有深刻把握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全方位变革升级,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精神动力。

详情 +

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林先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开放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共同开展前沿基础研究与重大技术攻关、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与国际及港澳高等校院联合培养人才、拓展创新技术储备与中试转化应用空间等,都将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新动能。

详情 +

如何加大力度利用外资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隆国强:外资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详情 +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广东如何突破重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罗志恒:近期全国和广东前8月经济数据相继公布,显示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恢复。“尤其是CPI由降转涨,意味着需求提升,有利于信心提振;PPI降幅收窄,说明企业盈利水平回升,投资意愿增强,对经济发展而言是比较积极的信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专访时说。

详情 +

为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盛来运:今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引发了一些社会舆论对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前景的担忧,国外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沉渣泛起。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应结合发展阶段变化,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形”也要看“势”,既要看“量”更要看“质”,既要“纵看”还要“横看”。综合不同维度分析判断,当前尽管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新的困难挑战,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大势不可逆转。

详情 +

如何找到发展数字经济的最佳平衡点?

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益平: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还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含义很丰富,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今天更鲜明地提出高质量发展,并不意味着过去不追求高质量发展,只是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始,中国对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依赖更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详情 +

如何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金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指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详情 +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江小涓: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这里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详情 +

如何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吴滨: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绿色转型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

详情 +

如何准确把握当前经济问题的性质,全面恢复财政政策的积极性?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时,首先要明确疫后经济复苏所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以周期性问题为主,以结构性问题为主,还是以体制性问题为主体。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找好定位,只是简单地进行讨论,宏观政策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误。

详情 +

如何推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 刘焕鑫:脱贫地区群众和脱贫人口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脱贫地区就业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更加深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详情 +

为何新兴市场成为中国外贸增长亮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 许英明:在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需求收缩还在持续、中国外贸“促稳提质”仍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新兴市场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增长点。包括化妆品在内的不少中国行业企业已经感受到新兴市场的潜力,开启“出海”之路并获得快速成长。

详情 +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韧性?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樊纲:“即使复苏进程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快,今年5%以上的增长还是可以预期的。”6月10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樊纲在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发表了《中国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要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国际比较中,我们还是一个增长比较强劲的经济体。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困难,这个困难就是需求不足。”

详情 +

数实融合——如何打好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关键一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竞相布局的新赛道。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数字经济是我国稳增长、促就业,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详情 +

为什么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新的战略机遇,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牢牢把握、用好新的战略机遇,又要善于化危为机、从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详情 +

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王金照:从建设现代化角度来看,实体经济发展是关键。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当前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现状的研究,我们认为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意味着,我国人均GDP要从目前的1.27万美元逐渐发展到2.5万-3万美元的水平。纵观各国发展过程,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有三方面。

详情 +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能看到什么?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是比整个市场预期要好的一个数据,说明整个重启效应是非常充分的,经济复苏成功全面开启,基本实现了“开门红”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个速度与整个世界增长的态势相比较,目前整个欧美包括大部分的新兴经济体都步入了下行期,目前中国经济重启所实现的4.5%的增速,的确成为整个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这是非常重要的。

详情 +

乡村振兴为何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魏后凯:“2017年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

详情 +

如何围绕主要目标建设质量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许召元: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久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指明了方向。

详情 +

如何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蕴:通过电商直采,广东茂名的荔枝快速摆上百姓餐桌;借助直播带货,新疆喀什的巴旦木实现大卖……如今,越来越多优质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详情 +

为什么发展乡村产业要抓好重中之重?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详情 +

如何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副部长 李燕: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的目标,强调“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面向未来,大力增强质量意识,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必将更好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详情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和驱动机制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魏后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进度和质量成色。当前,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新征程上,要多视角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多元化目标,建立内外结合的长效驱动机制。

详情 +

如何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刘元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是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对我们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详情 +

如何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高度认识数字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隆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数字化转型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各种各样新的机遇,以及由此培育的经济发展新赛道,对于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围绕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我谈下面三点看法。

详情 +

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魏际刚: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详情 +

如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涂永红:前不久,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要求便利各类跨境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银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结算服务。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将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重要支撑。

详情 +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八个经验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员 江宇: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劳动者组织起来集体掌握生产资料为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利用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配置资源,同时规范资本行为、限制市场盲目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实需要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具体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详情 +

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投资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放在重要位置,指出“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这表明,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接下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力量。

详情 +

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中国工程院院长 李晓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意义,深化了对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布局,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详情 +

政策研究要关注哪些大课题?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 夏斌: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做好经济政策研究?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详情 +

如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晋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从探索和累积经验的稳慎阶段步入了制度设计与行动的有序推进新阶段。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本币使用,降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货币错配难题,降低储备资产风险,是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是世界对人民币认可程度提高的需要,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多极化调整的需要。

详情 +

缓解全球“粮荒”,中国做了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异常灾害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加剧。虽然经过多方努力,部分粮食供给增加,价格水平目前总体趋于回落,但全球粮食危机整体并未出现显著缓解。

详情 +

为什么要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解丽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要求我们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以深远的战略策略开新局;要发扬自立自强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建设,以丰厚的经验成就创新篇;要发扬敢于斗争精神,面对国际形势发展新变局,以坚定的意志毅力辟新天。

详情 +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祖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坚持发展不停步、维护安全不懈怠,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详情 +

为何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保障粮食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韩杨: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详情 +
查看更多